当前位置
主页 > 产品中心 > 产品一类 >
华南地域土壤渗透改良设置研究‘英亚app手机官网入口’
2023-02-28 11:23
本文摘要:原标题:华南地域典型土壤渗透性的改良设置研究摘要:为改善我国华南地域土壤黏性大、渗透性差的问题,研究华南地域土壤与落地灰、砾石、沸石、海砂、草根和枯树叶等多种质料的改良设置,测试差别重量配比下试验土壤的渗透性,获取差别有机、无机质料对典型土壤自然入渗能力的改善效果(包罗种种质料的单独作用和择优性混淆作用效果)。效果讲明:单质料试验中,低重量配比的草根和枯树叶试验土壤的峰值入渗速率划分为0.178 mL/s和0.163 mL/s,且有机质料的改良效果优于无机质料。

英亚体育app官方网站

原标题:华南地域典型土壤渗透性的改良设置研究摘要:为改善我国华南地域土壤黏性大、渗透性差的问题,研究华南地域土壤与落地灰、砾石、沸石、海砂、草根和枯树叶等多种质料的改良设置,测试差别重量配比下试验土壤的渗透性,获取差别有机、无机质料对典型土壤自然入渗能力的改善效果(包罗种种质料的单独作用和择优性混淆作用效果)。效果讲明:单质料试验中,低重量配比的草根和枯树叶试验土壤的峰值入渗速率划分为0.178 mL/s和0.163 mL/s,且有机质料的改良效果优于无机质料。高重量配比的5~9 mm砾石和5~9 mm落地灰试验土壤划分在重量配比为40%和60%情况下,峰值入渗速率达0.338 mL/s和0.717 mL/s,在同重量配比的所有质料里具有最佳入渗效果。

多质料混淆试验中,枯树叶、5~9 mm砾石和5~9 mm落地灰相联合的试验土壤实现最佳入渗效果。研究结果为改善华南地域土壤渗透性能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土壤渗透改良; 单质料; 多质料; 改良设置; 渗流; 地下水;作者简介:周倩倩(1984—),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市政排水研究。

E-mail:qiaz@foxmail.com;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04010406);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17-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809049); 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基金项目(2017A020219003);引用:周倩倩,苏炯恒,任毅,等. 华南地域典型土壤渗透性的改良设置研究[J]. 水利水电技术,2020,51( 6) : 185-192.ZHOU Qianqian,SU Jiongheng,REN Yi,et al. Study on mixture for improving typical soil permeability in South China[J]. Water Resources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2020,51( 6) : 185-192.0 引言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地质差异较大,绿地虽有很大适用性,却经常受到土壤性质的限制。尤其在南方都会,地下水位高且土壤入渗性能低,使绿地设计和施工受到极大影响。在不适合应用雨水渗蓄型绿地的区域,常需要换土、增加排水管道或者接纳透水性强的质料与土层相组合。因此,在不更换园地土壤的情况下,如何低成本和高效率地使绿地土壤适合渗蓄雨水,是现在雨水控制设计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在,海内外对于土壤的改良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方面 ,一般通过制备特定土壤改良剂,实现土壤保水、保肥等性能的改良。然而,对于强化都会绿地雨水渗蓄性能的改良质料还很少。

虽然近年来将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应用越来越多,但这种改良剂不仅成本高昂,难以推广,而且主要用于农作物的研究。因此,将本土化的原质料作为土壤改良质料,实现都会绿地雨水渗蓄性能的改善,显得很是有意义。土壤入渗历程是指水分通过地表或入渗界面进入土壤的历程,土壤入渗特性决议降雨或地面水转换为土壤水的速度和漫衍 ,因此,研究土壤入渗对于雨水径流调控、水土保持、水资源评价治理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不少学者通过改变混淆质料的种类、配等到粒径级配,研究差别混淆介质对土壤入渗历程的影响。在无机质料方面,LAPOINTE等 将粉煤灰作为改良质料加入土壤中,发现其对土壤渗透能力有显着提高。詹振芝等 研究讲明,砾石含量及粒径对土壤的稳渗时间、入渗量等渗透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在有机质料方面,有研究讲明,黏性土壤中加入纤维素、腐植酸等有机物质,能改善土的团粒结构,提高其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后续不停有研究讲明,需在表层土壤中加入诸如木屑、树皮等有机质料,能增加土壤的渗水能力等特性。

此外,刘强等 研究讲明,加入有机质料的秸秆和无机质料的沸石制成的土壤改良剂比只有无机质料的泥炭和石英砂制成的土壤改良剂,渗透性能提高更多。联合前人研究,以种种有机和无机质料作为研究工具,研究差别质料在差别重量配比下土壤入渗特性的变化纪律,获取最能改善土壤入渗效果的质料。

进一步研究有机和无机质料混淆作用下的土壤入渗性能,分析有机质料与无机质料的联合对土壤入渗性能的改善效果,以期为华南地域典型黏性土壤渗透性能的改善提供参考。1 质料与方法1.1 试验质料试验所用土壤于2018年6月采自广州市番禺区广东工业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旁的小绿地。

取土时,借助小型铁铲收罗深度为0~20 cm的表层土。经测定,黏粒含量为38.41%,粉粒含量为39.74%,砂粒含量为21.85%,属于华南地域典型的黏壤土,其颗粒级配曲线如图1所示。试验前,土壤经风干处置惩罚后过筛,使其粒径<5 mm,充实混淆土壤,并通过80°恒温烘箱保持土壤的初始条件一致。

图1 取样职位置平面、试验土壤及土颗粒级配曲线单质料试验中,选用的有机质料为细叶结缕草草根[见图2(a)]、枯树叶[见图2(b)];选用的无机质料为落地灰[见图2(c)]、海砂[见图2(d)]、砾石[见图2(e)]、沸石[见图2(f)]。由于有机质料质轻,混淆的有机质料占土重量的比例划分为1%、2%、4%、6%。

混土前,草根按3~5cm举行剪切,枯树叶在实际土壤上举行选取,巨细纷歧,选取枯树叶时需挑出内里的杂树根、烟头等杂物。混淆的无机质料占土重量的比例划分为10%、20%、40%、60%。将落地灰按粒径级配0.5~2 mm、2~5 mm、5~9 mm和沸石按粒径级配2~5 mm、5~9 mm举行筛分;试验前经测定,海砂粒径规模为0.5 mm~2mm,砾石粒径规模为5~9 cm。单质料的质料类型和重量比例如表1所列。

图2 试验质料类型多质料试验中,选用有机质料中的草根和枯树叶作为上层质料,并选用单质料试验中对土壤入渗性能改善最佳的无机质料(5~9 mm落地灰和5~9 mm砾石)作为下层质料。在同一重量配比下,保证加入多质料的试验土壤和加入单质料的试验土壤重量相当,以确保单一变量原则。

多质料试验的质料分层情况和重量配好比表2所列。表1 单质料试验的质料类型和重量配比1.2 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如图3所示,由10个差别编号的塑料柱组成。

为保证充实吸收雨水,接纳的塑料柱高为240 mm、 内底直径为90 mm,内顶直径为160 mm,柱底部接纳蜂窝设计以便透水。在装填前,各塑料柱底部均垫有一层土工布,用于防止土壤颗粒流失。整个试验历程接纳变水头进水,10个塑料柱保持初始水头一致。

英亚体育app官网入口

图3 试验装置1.3 试验方法单质料试验根据表1中重量配比的差别,分S —S 共4组举行。凭据试验设计,将选定重量配比的9种质料使用电子秤称重后,充实搅拌使其与纯土混淆匀称。在同一重量配比下,混淆匀称的质料按等质量的方式,分层装填于塑料柱中,每装一层时用压板举行按压,并保证相同重量配比下每种混淆土壤的体积只管相互靠近,以淘汰峰值入渗率泛起时间的偏差。

进水时,为淘汰进水对土壤层的扰动,接纳雨水喷淋系统匀称进水,以模拟广州市5 a一遇(降雨强度为76 mm/h)的降雨,且降雨时长为10 min(同一降雨强度下,由于土体渗透性差别,可能会造成差别的入渗模式)。进水的同时立刻开始计时,在每个塑料柱底部安装塑料量杯,用于吸收和丈量渗出水量。试验周期为90 min,整个试验周期的前60 min,每隔5 min记载一次数据,尔后30 min可灵活接纳隔10 min记载一次数据的方法,直至不再有水量渗出。每组试验均设置纯土组做对照试验,以确保4组试验所用土样基本一致。

为淘汰试验误差,每次试验重复2~3次。多质料试验根据表2中重量配比的差别,分M —M 共4组举行。

多质料试验中,将试验土壤层分为有机质料和无机质料层,根据表2中多质料试验的质料分层和详细重量配比举行装填,并重复单质料试验的相关步骤。2 效果与分析2.1 单质料的混淆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2.1.1 土壤入渗曲线在差别重量配比下,4组单质料试验土壤的入渗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入渗历程的时间跨度随各质料含量的增加而缩短。有机质料含量为1%(相对应无机质料含量为10%)时,整个入渗时间跨度靠近90 min,而有机质料含量为2%、4%、6%(相对应无机质料含量为20%、40%、60%)时,整个入渗时间跨度划分约为60 min、45 min、10 min,这说明土壤的入渗性能主要受土壤含量的影响,黏性土壤颗粒含量越高,则土壤中细黏粒的质量分数越高,吸附能力越强,入渗性能则相应降低,入渗时间相应延长。

低重量配比(有机质料含量为1%、2%)下,草根和枯树叶试验土壤的峰值入渗速率划分为0.178 mL/s和0.163 mL/s,且有机质料对土壤蓄渗的改善效果优于无机质料。因为有机质料中草根和枯树叶的孔隙率大,比外貌积也较大,使土和质料之间的孔隙增大,故少量的有机质料使试验土壤体现为较好的渗透性能。

高重量配比(有机质料含量为4%、6%)情况下,有些无机质料对土壤入渗的改善效果开始优于有机质料。其中,含5~9 mm砾石和5~9 mm落地灰的试验土壤划分在重量配比为40%和60%的峰值入渗率达0.338 mL/s和0.717 mL/s,在同重量配比的其它质料中实现最佳入渗效果。高重量配比的有机质料含量只占无机质料的10%,凌驾一定比例后,重量占比是有机质料10倍的无机质料能够使试验土壤的孔隙更多,因而对土壤入渗性能的改善体现出优势。

表2 多质料试验的质料分层情况和重量配比图4 差别重量配比下各质料入渗速率随时间的变化2.1.2 峰值入渗速率在差别重量配比下,各质料试验土壤的峰值入渗速率如图5所示。有机质料中,草根试验土壤的峰值入渗速率比同重量配比的枯树叶大。含草根且重量配比为6%的试验土壤中,峰值入渗速率达0.471 mL/s,该值是其重量配比为1%的2.8倍,是有机质料中的最大值。无机质料为5~9 mm落地灰且重量配比为60%的试验土壤中,入渗速率到达0.717 mL/s,该值是其重量配比为10%的6.5倍,是所有质料中的最大值。

土壤峰值入渗速率随各质料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因为整个入渗历程中,质料含量高的混淆土壤,其内部孔隙越多,雨水通过的路径也随之增多,土壤水分入渗的速率显著增快。2.1.3 峰值入渗速率泛起时间从图6的峰值入渗速率泛起时间来看,纯土最慢,为35 min。四种差别配比情况下,有机质料中的草根和枯树叶,土壤峰值入渗速率泛起时间始终最快,特别是在配比为4%和6%的情况下,含有枯树叶和草根的试验土壤均在5 min左右到达峰值入渗速率。这说明加入孔隙率大的草根和枯树叶,具有疏松土壤、加速土壤渗水的效果。

低重量配比情况下,含落地灰的试验土壤比含沸石或含海砂的试验土壤更早地到达峰值入渗速率泛起时间。高重量配比情况下,含沸石或含砾石的试验土壤中,其峰值入渗速率泛起时间比含落地灰或含海砂的试验土壤快。2.2 多质料的混淆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多质料试验将有机质料和无机质料合理地联合在一起,凭据表2中的分层情况和详细重量比例举行试验,获取试验土壤的峰值入渗速率,并与同重量配比下四种单质料的峰值入渗速率(划斜线)举行对比,绘制于图7中。

图5 差别重量配比下各质料峰值入渗速率对比图6 差别重量配比下峰值入渗速率泛起时间从整体上看,多质料混淆试验土壤的峰值入渗速率基本上比单质料低,但随着混淆质料重量配比的增大,多质料混淆试验土壤的入渗能力与单质料的差异逐渐缩小,甚至凌驾单质料。在多质料试验的种种重量配比情况下,枯树叶作为上层质料且5~9 mm砾石和5~9 mm落地灰作为下层质料(见图7序号7)的试验土壤在配比M 和M 组均具有最佳峰值入渗速率,而在配比M 和M 组也很是靠近最佳峰值入渗速率,甚至在M 组的峰值入渗速率达0.420 mL/s,为同等重量配比下只放枯树叶的1.63倍。

因此,较为疏松、孔隙率大的枯树叶更适互助为有机质料添加剂,通过其与无机质料的合理联合,提高混淆质料的重量配比,能够改善华南地域土壤的入渗效果。3 讨 论单质料中,若缺乏无机质料(属于无机质料的低重量配比情况),工程中可接纳有机质料(优先选用草根)对土壤举行改良。在6%的重量配情况下,草根试验土壤的峰值入渗速率达0.471 mL/s,是纯土的28倍左右。

同时,草根改良土壤可极大缩短峰值入渗速率泛起时间,土壤渗透性提高。在无机质料富足的情况下(属于无机质料的高重量配比情况),工程中可优先选用5~9 mm落地灰。

在60%的重量配比情况下,5~9 m落地灰的峰值入渗速率为0.717 mL/s,为纯土的42倍左右。5~9 m落地灰改良土壤的峰值入渗速率泛起时间比纯土小得多,土壤的雨水渗透效果获得改善。当缺乏落地灰且砾石较为富足时,也可接纳5~9 mm的砾石对土壤举行改良,因为高重量配比情况下,5~9 mm砾石的总体改良效果仅次于5~9 mm落地灰。

英亚app手机官网入口

多质料中,从总体的效果来看,枯树叶作为上层质料且5~9 mm砾石和5~9 mm落地灰作为下层质料的改良土壤的渗透效果最好。实际工程中,当砾石和落地灰同时缺乏的时候(低重量配比情况下),可接纳上层质料为枯树叶且下层质料为5~9 mm砾石和5~9 mm落地灰对土壤举行改良。当砾石或者落地灰富足的时候(高重量配比情况下),可接纳上层质料为草根且下层质料为砾石或下层质料为落地灰对土壤举行改良,峰值入渗速率达0.457 mL/s,是纯土的27倍,土壤改良效果获得提升。图7 多质料的混淆对土壤峰值入渗速率的影响4 结 论(1)单质料改良设置研究讲明:在低重量配比中,有机质料的草根和枯树叶的峰值入渗速率划分可达0.178 mL/s和0.163 mL/s,有机质料试验土壤的改良效果优于无机质料,且在有机质料中,草根试验土壤比枯树叶的改良效果更优;在高重量配比中,5~9 mm砾石和5~9 mm的落地灰划分在重量配比为40%和60%情况下的峰值入渗速率为0.338 mL/s和0.717 mL/s,在相同重量配比的所有质料中实现最佳入渗效果。

(2)多质料改良设置研究讲明:枯树叶、5~9 mm砾石和5~9 mm落地灰相联合的试验土壤在所有多质料中具有最佳入渗效果,这讲明枯树叶适宜作为有机质料添加剂,通过与无机质料的合理联合,可改善华南地域典型土壤的入渗效果。草根和枯树叶易于腐烂,后续试验可探究其腐烂后的试验土壤是否能保持当前的入渗性能。进一步,研究渗流历程中的土壤颗粒是否会阻塞试验土壤的入渗路径,即一段时间后,需继续获取试验土壤的入渗性能,探究其入渗性能的变化纪律。此外,绿地进水情况较为庞大,未来将针对差别的进水情况,尤其含一定油、悬浮固体、污染物的入流,开展相关试验,获取一段时期内试验土壤的堵塞情况及入渗性能变化纪律。

水利水电技术水利部《水利水电技术》杂志是中国水利水电行业的综合性技术期刊(月刊),为全国中文焦点期刊,面向海内外公然刊行。本刊以先容我国水资源的开发、使用、治理、设置、节约和掩护,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运行治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术履历为主,同时也报道外洋的先进技术。

期刊主要栏目有:水文水资源、水工修建、工程施工、工程基础、水力学、机电技术、泥沙研究、水情况与水生态、运行治理、试验研究、工程地质、金属结构、水利经济、水利计划、防汛抗旱、建设治理、新能源、都会水利、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水库移民、水利现代化、国际水利等。


本文关键词:英亚体育app官网入口,华南,地域,土壤,渗透,改良,设置,研究,‘,英亚

本文来源:英亚体育app官网入口-www.boyo168.com

联系方式

电话:041-651908777

传真:094-88640002

邮箱:admin@boyo168.com

地址:江西省抚州市华池县斯东大楼3110号